难忘的线次列车的传奇之旅_技术标准_新浦京_新浦京城官网入口
欢迎光临bd半岛体育手机
服务热线 全国服务热线:

18079078458

技术标准

难忘的线次列车的传奇之旅

来源:bd半岛体育手机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4-13 10:24:34

  幸运的是,国人没放弃寻找,最终,在失联三天之后,列车被找到了,可奇怪的是,车上竟然多出了350多人,这是怎么一回事呢?

  1959年7月21日夜晚,细雨蒙蒙,从沈阳开往北京的12次列车迎着小雨,像平常一样慢慢驶离站台,不少乘客在这湿冷的氛围中进入了梦乡。

  然而,谁也没想到这场雨会酿成一场灾祸。三个多小时后,同样是这股凉意,把乘客们惊醒。当列车穿过锦州到达兴城的绥中路段时,空中的雨点突然变大,不再是平常的“点线”模样,完全变成了“倾盆”而下的态势。

  机车刚驶上石河桥的路基,一个突如其来的急刹车让车上所有人都猝不及防,乘客们被晃得前俯后仰,许多乘客从车窗探出头,才发现前方黑夜里有一团“火光”在晃动。

  经过铁路乘警的询问,人们才知道拦路的是一位工务长,只见这位养护工人光着膀子站在铁道上,一手挥舞着火把,一手挥动红旗,嘴里正在拼命大喊“停车!停车”!

  原来是铁道前方的桥被暴雨冲垮了,再往前开,所有人都会遭遇危险,他才不顾性命站在铁道上,当列车停下飞转的车轮时,前四节车厢已经驶上了石河桥。

  1951年,16岁的张敏媛考入沈阳北站从事广播员工作。之后在售票员岗位创下“万张售票”无差错的佳绩,因其优异成绩,当选为沈阳北站团总支书记。

  1958年,23岁的张敏媛被派往新组建的12次列车“三八”包乘组,担任首任列车长。

  暴雨依旧下个不停,东北地区很少出现这种极端恶劣的天气,谁都未曾察觉到这场雨的危险性,就连东北铁路局的值班人员也未发出最基本的警示。

  张敏媛带着乘警长、运转车长和司机长走向桥头查看,发现桥下洪水持续上涨,即将漫过桥墩,若再停留就会面临桥毁人亡的危险。

  张敏媛与锦州车站联系。但令人绝望的是,列车的通讯系统在暴雨中发生故障,与外界的联系完全中断。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,接下来的所有事情,只能由他们自己做决定了。

  司机们听闻后相互对望,都陷入了沉默。在未得到铁路调度员指示的情况下,私自倒车属于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,此时倒车可能会与同向驶来的后续列车相撞。要是倒车过程中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,没人敢承担这个责任。

  跑在最前面查看险情的乘警长李日奎看到前方的铁路已被完全冲毁,信号灯也在暴雨的肆虐下熄灭了。洪水淹没了路面与河堤,河水已涨到桥墩处,桥梁随时有坍塌的危险。车上的乘客也开始有些惊慌骚动,而三位司机仍然迟疑不决,不肯执行列车长的命令。

  时间刻不容缓,李日奎察觉到情况万分危急,若再不行动,列车上所有人都将性命堪忧。他一狠心,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。只见他从腰间拔出枪,颤抖着将枪口对准司机,大声喊道:“现在不是讲规章的时候了!赶快给我倒车!”

  就在列车退出铁路桥的瞬间,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发生了。只听一声巨响,十几米高的石河桥轰然倒塌,刹那间就被滔滔洪水淹没得无影无踪,紧接着山洪暴发,一个个巨大的洪峰冲向路基,扑向列车。

  目睹这一切的乘客们个个胆战心惊、面色惨白。这几百人算是与死神擦肩而过,要是再多停留片刻,恐怕所有人都要被洪水吞噬了。

  列车退到前卫车站,列车长张敏媛立刻与车站的单站长取得联系,询问最新调度命令时才得知,通讯线路已被洪水破坏,他们与上级完全失去了联系。

  此时此刻,他们仅有两个选择:要么留在原地,寄希望于及时的救援;要么命令司机继续倒车,直至抵达相对安全的高地。

  就在众人举棋不定的时候,夜空中突然传来三声枪响,按照铁路先前的培训,这枪响意味着水库决堤。以现在洪水的规模,一旦水库垮塌,奔腾而出的洪流恐怕比六七层楼还高。

  正在此时,山洪暴发、水库决口了,只见从西北方向涌来一片白茫茫的水墙。洪峰的浪头有几层楼高,倾泻而下,瞬间就将地面的房屋推倒扫平。大树被连根拔起卷入水流,就像水面上漂浮的一根葱。车站附近原本有一个较大的粮食仓库,眨眼间就被洪水夷为平地。

  洪水朝着12次列车汹涌奔来,淹没了车轮,拍打着车门和车厢。司机这次没有再犹豫,果断迅速启动,朝着身后的高坡地带驶去。洪水追逐着列车,两者仿佛在进行一场速度的较量。

  经过一夜令人胆战心惊的折腾,天总算渐渐亮了。然而,在晨光初露之际,列车上的人们又目睹了一幕幕令人揪心的景象。

  在这段铁路附近有几个村庄,洪水来袭时,许多村民还没有来得及作出反应,就随着房屋的废墟被洪水冲走了。

  周边的村庄早已被洪水淹没,此时,来不及撤离的村民都泡在水里。有的人在激流中上下沉浮,有的人则拼命朝着高处奔逃。

  面对冷酷的洪水,他们只能痛苦地挣扎,而此时驶过的12次列车成了他们唯一的希望。

  谁也不清楚洪水的下一轮冲击何时来临,如果一路上频繁停车,要是列车被洪水掀翻可如何是好?

  所幸在关键时刻,张敏媛和同事作出了相同的抉择,只见张敏媛下令:“立刻停车,把外面的人救上来!”

  张敏媛急忙让乘务员把车厢门打开。车厢内的乘客看到这一幕,无不受到触动。大家纷纷打开列车车窗,朝着外面伸出援手,喊道:“快,抓住我们的手,快上来,快上来!”

  大雨之中,车下的人往上推,车上的人往里拉,许多和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迅速聚集起来,找来绳索和床单,奋不顾身地把那些流离失所的人拉上车。一些老人和妇女也靠近车窗,用自己的双臂使劲把落水者拽进车内。

  就这样,列车在后退行驶的过程中,一路走走停停,连续三次停车,将他们从不断上涨的洪水中救到了列车上。总共救上来350多名受灾村民。

  列车终于驶离了洪水肆虐的地带。停在一个相比来说较高的地方等待救援,可没人知道还要等多久。此刻,车上的人已经疲惫不堪,有些人还在洪水中受了伤,急需救治。接下来的日子,他们要如何生存呢?

  面对这样的情况,车厢里顿时乱作一团,恐慌情绪在乘客当中蔓延开来。列车长只能赶忙安排乘务员姑娘们去安抚惊慌的乘客,尽力维持秩序。

  就在人们心急如焚、不知所措的时候,列车扩音器里传来列车党支部的声音:“旅客们,我们的列车虽然被洪水包围了,但请旅客们放心,列车上有党的领导。只要有我们党员在,有列车员在,就必定保障旅客的生命安全。”

  情绪安抚仅仅是心理层面的,然而近千人的饮食问题却是极为现实的重大难题。当时列车组并不提供餐饮服务,只有列车机组人员自带的食物,尽管他们都把自己的食物拿出来分给急需的老人和儿童,但也是杯水车薪。

  危难关头,乘客们纷纷打开自己的行囊,慷慨地将贴身携带的食物、饮用水和药品拿出来,分给最需要的人。

  毕竟这是趟短途列车,谁也未曾料到会遭遇这样的意外,所以大家贴身携带的食物本就不多,更糟的是,许多乘客的衣服被洪水浸湿,没过多久就发起高烧。

  612名旅客再加上350多位灾民,列车上已经将近一千人了。即便大家倾其所有,分到的东西依旧少得可怜。

  作为车上的“主心骨”,张敏媛镇定自若,立即召集车上党支部成员开会,车厢里的员纷纷站了出来,争着让列车党支部分配任务,当下他们的重点是寻找食物和饮用水。

  恰在此时,人们看到水面似乎漂浮着一些粮食,列车上的工作人员仔细一回想,马上记起来,水坝上方确实有粮库,这些用白色口袋装着的粮食应该就是从那里冲过来的。于是很多人都争着想要出去打捞。

  张敏媛和乘务人员深知,如果让大家盲目冲进水里,很容易发生意外。于是,当即决定从乘客和村民中挑选出和身强力壮的人员组成“自救队”,一部分人下水打捞粮食,一部分人维持秩序。其余人员一律待在车上原地不动。

  打捞队的小伙子们不断下水,蹚着洪水,一次次奋力往返游水,毫无怨言地将列车周边水里的粮食全部打捞上来。

  那些打捞上来的粮食堆放在一起,却没有一个乘客去哄抢,都在静静地等待集中分配。这种“秩序”,在那样恶劣的情况下显得无比珍贵、无比耀眼。

  经过不完全统计,在张敏媛的安排下,当时12次列车上的“打捞队”至少打捞起了2000多斤粮食。

  其中主要有面粉、花生和高粱米等,靠着这些,勉强能够解决乘客们的吃饭问题。

  那些打捞上来的粮食,像面粉和高粱米这类不能直接食用,于是列车上又成立了10个烙饼小组,到坡上的村子里借了些锅来烙饼。

  在接下来的四五个小时里,烙饼小组一直在忙碌着,最终烙出了800多斤白面大饼。

  列车附近几个“孤岛”上的村子里的村民也陆续送来了600多个鸡蛋和一堆黄瓜,让列车上的乘客和后来救上来的民众都美美地吃了一顿饭,喝上了一口热汤,紧张的局面终于又缓和下来。

  其实就在7月21日当天午夜时分,东北铁路局局长王光文就开始了紧急联络。洪灾来临之际,他就守在总调度室内,虽然暴雨致使全线停运,但东北铁路局所有列车都有了下落,唯有12次列车始终联系不上,令人担忧的是,工作人员竭尽全力地联络,却始终得不到任何回应。

  据沿途各站报告,这趟列车明明已经驶过了山海关,可是山海关站的铁路工人们等了又等,却始终不见列车的身影。随后,搜救队更是日夜兼程,连续寻找了两天两夜,也依然没找到列车和乘客的任何踪迹。

  一些西方国家的政府却迫不及待了。他们授意媒体大肆炒作沈阳至北京的12次列车失联的消息,妄图借此抹黑我国政府的形象。

  有些媒体甚至编造谎言,宣称这列列车遭到外星人劫持,乘客都被外星人抓走了。还有些媒体信口雌黄,声称中国政府正在秘密研发威力巨大的炸药,而这些失踪的乘客不过是政府各类试验的受害者。

  人民空军马上派出飞机,不仅迅速找到了被困列车,及时将消息告知铁路部门,还主动派出三架大型运输机,投下了大量的食物、饮用水和其他生活物资。

  东北铁路局得知消息和列车方位后,首先安排救援队伍抢修通讯线路和被冲毁的路段,在失联30多个小时后,12次列车终于和上级取得联系。

  据记载,当铁路部门的领导赶到洪水现场见到列车长张敏媛时,紧紧握住她的双手。

  关切地询问列车上的情况,而张敏媛也感动得落泪,只是不停地说:“都很好,我们大家都很好!”

  终于渡过难关后,列车上的乘客希望能以更好的形象重新出现在同胞面前,于是他们加紧组织全车的卫生大扫除活动,整理12次列车的车容车貌。

  第四天早晨,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:洪水正在消退,东北铁路局已经派出技术人员,准备全力帮助列车脱困。

  列车上的乘客听到这一条消息后,一个个激动得热泪盈眶。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,列车的汽笛终于再次鸣响,随着列车缓缓开动,车厢内爆发出一阵欢呼,人们激动地相拥,泪水与笑容交融。一路的艰难困苦,他们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。

  1959年7月25日8时30分,与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顽强搏斗了3昼夜的12次列车平安驶回沈阳。全列车612名旅客、30名乘务人员以及从洪水中救出的350余名灾民全都平安无事。

  当列车最终驶入沈阳站的时候,月台上早已挤满了翘首以盼的家属和铁路工作人员。人群中,欢呼声、哭泣声、掌声相互交织,在车站上空长久回荡。

  1959年8月25日,原铁道部将铁路系统最高荣誉“一号嘉奖令”授予12次列车,并授予“英雄列车”的称号,《人民日报》以《英雄列车》为题,报道了12次列车的英雄壮举。

  1960年9月,八一电影制片厂把12次列车的英雄事迹搬上银幕,有3亿多群众观看了这部影片。乘务员的英雄事迹和高尚精神传遍大江南北。

  12次列车的故事画上了句号,然而这件事所产生的影响与引发的思考却远未终结。

  当12次列车突然遭受百年一遇的大洪水侵袭时,30名乘务人员、612名旅客,以及他们从洪水中救起的300多位灾民,都奇迹般地绝处逢生。

  首先谈谈铁路养护工人,在发现前方道路出现状况时,他不顾生命安危站在铁道中央,用煤油点燃自己的衣服,成为黑夜中的“火炬”。

  接着讲讲列车的负责人们,遇到危险情况时,他们没惊慌失措,而是镇定下来。精心地安排工作,在极其危险的情形下,稳步推进,不仅成功挽救了这600多名乘客,甚至还额外救助了350多名灾民,这同样值得骄傲。

  再来说说那些乘客,灾情发生时,车上乘客的数量远多于工作人员。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有乘客不听从管理、借机闹事,乘务人员根本没办法应对。

  幸运的是,他们善良质朴,愿意在危急时刻约束自己、帮助他人,正因为如此,最终才实现了“共赢”。

  还有那些善良的村民们,当同胞面临危险、需要援助时,他们没“冷眼旁观”,而是积极地伸出援助之手。

  至此,我们大家可以自豪地说,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又一次凭借齐心协力的努力,战胜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。

  这场洪水带给我们的,不只是灾难,更是一群英雄,那一张张在洪水中奔波努力的国人的面容,值得每个国人敬重与学习。

  面对大自然的威胁,人类显得渺小而脆弱。但是,人类也具备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。正是依靠这种精神,我们一次次战胜困难,书写传奇,创造历史。这,就是人性最伟大之处,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力量源泉!

  自由撰稿人,构思传奇,妙笔生花,挖掘史料,以文会友,笔耕不辍,意达百川四海。

技术标准

联系我们


联系人:潘先生    

座机:0790-6651558     

手机:18079078458

邮箱:xyjuda@163.com

地址:江西省新余市北湖西路新余国际广场写字楼2103室
 

友情链接 赣ICP备2021009700号-1 bd半岛体育手机